返回
网站搜索

商标侵权分析

洞察商标本质,规避诉讼风险

虽然国家不断出台政策加大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法律对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赔偿责任也提高到了五百万元,但在国内电商平台以及跨境电商平台,一些店铺商家侵犯商标专用权的现象仍然层出不穷、打击不尽。因此,商标权人有必要提高对商标侵权行为的认识,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

同时对于消费者而言,商标可以区别不同的商品和服务来源,还具有商品品质保证等衍生功能。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针对商标的侵权方式和行为越来越多,对商标的品质保证功能形成破坏,对商品及品牌声誉造成损害。

企业在市场经营活动中,要注意保护自己的商标,不管是商标注册还是涉及商标侵权纠纷,都应该积极主动对相关的商标进行商标侵权分析,以更加明确地保护自己的商标合法权益。


商标侵权分析的侵权表现

商标侵权分析中的侵权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未经授权使用他人商标

  • 在相同商品或服务上使用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

例如,某知名品牌的手机制造商注册了特定的商标用于其手机产品,其他企业在自己生产的手机上使用完全相同的商标。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很容易产生混淆,误以为该产品来自于原商标权人,从而损害了商标权人的利益。

  • 在类似商品或服务上使用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

比如,一个商标在化妆品领域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另一家企业在护肤品等类似商品上使用相同的商标。虽然化妆品和护肤品不完全相同,但在功能、用途、销售渠道和消费群体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容易使消费者误认为两者来自同一来源或存在特定联系。

  • 在相同或类似商品或服务上使用与他人注册商标近似的商标。

商标近似可能表现为字形相似、读音相近、含义类似等。例如,著名的运动鞋品牌商标为 “Adidas”,如果有企业使用 “Adidis” 作为其运动鞋的商标,就可能构成近似侵权。这种近似的商标容易使消费者在购买时产生误认,以为是原品牌的产品或者与原品牌有某种关联。

二、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

  • 销售不知道是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

一些商家在进货时可能没有充分审查商品的商标合法性,无意中销售了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虽然这种情况下商家主观上可能没有故意侵权的意图,但仍然可能构成侵权行为。不过,在能够证明该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并说明提供者的情况下,商家可以免除赔偿责任。

  • 明知是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而销售。

某些商家为了追求高额利润,故意采购和销售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的商品。这种行为属于明显的侵权行为,商家将承担较重的法律责任,包括赔偿商标权人的经济损失、面临行政处罚甚至可能承担刑事责任。

三、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

  • 伪造注册商标标识。

不法分子通过模仿、复制等手段制造与他人注册商标完全相同的标识,这种行为严重侵犯了商标权人的权益。例如,伪造某著名饮料品牌的商标标签,用于假冒该品牌的饮料包装上。

  • 擅自制造注册商标标识。

未经商标权人授权,擅自生产带有他人注册商标的标识。比如,一家印刷企业在没有获得授权的情况下,接受委托印刷某品牌的商标标签。

  • 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

一些商家专门从事销售伪造或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的业务,为假冒商品的生产和流通提供了便利。这种行为不仅助长了侵权行为的蔓延,也使商标权人的品牌形象受到极大损害。

四、其他侵权表现

  • 反向假冒商标。

即未经商标权人同意,更换其商品上的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后的商品又投入市场。例如,将某品牌的高质量商品上的商标更换为自己的商标进行销售,这种行为剥夺了原商标权人展示其品牌的机会,损害了其商业信誉。

  • 帮助他人实施商标侵权行为。

包括为侵权人提供仓储、运输、邮寄、隐匿等便利条件。例如,明知是假冒他人商标的商品,仍为其提供仓库进行存储,或者为其提供运输服务,帮助侵权商品在市场上流通。这些行为都构成对商标权的间接侵权。

  • 在企业名称中使用他人注册商标。

一些企业将他人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注册商标作为自己的企业名称中的字号使用,企图误导消费者,使消费者误以为该企业与商标权人存在某种关联。例如,某知名品牌的商标为 “XX”,另一家企业将 “XX” 作为其企业名称的一部分,在相同或类似商品或服务的经营活动中使用,容易引起消费者的混淆。

在线留言

姓名:

电话:

留言: